

近年来,江苏地调院以“矿地融合”为契机,大力支持宜兴市太华镇发展富硒特色产业——
富硒沃土种出富民产业
“这个直播带货是青年干部培训班组织的活动。开播后不久,我们太华的富硒大米、菜籽油、金丝皇菊就被网友们一抢而空了!”参加直播带货的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日,在“宜兴好物直播节”上,太华富硒产品大受欢迎,短短几分钟就售出近7万元的产品。
太华镇位于宜溧山区南部,全镇85%以上的土壤富硒,拥有绿色富硒土地66837.34亩,无公害富硒土地15535.52亩,硒平均含量高达0.73毫克/千克,硒含量全省最丰富。
“天然富硒土地资源的发现,为太华镇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重大契机。”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江苏地调院将地质调查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太华镇积极开展“矿地融合”试点研究,合理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发展富硒特色农业,先后打造了太华富硒茶、富硒大米、富硒金丝皇菊等农副产品。2021年,太华镇经济总量达56.97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24.8亿元;人均收入29321元,比2017年提高了5775元。
发现富硒土地
太华镇的富硒之路始于2003年,在江苏地调院开展的部省合作项目——江苏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发现了宜溧山区一带富硒土地集中连片。
“2003年~2007年实施的1∶25万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首次在江苏发现了几处较大的硒含量异常带,其中分布在苏南宜溧山区及其山前地带的数百平方公里的成片富硒土壤资源是面积最大的一片。”江苏地调院科研人员介绍。此后,江苏地调院开展了一系列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研究,通过持续多年的跟踪调查与分析,在宜兴与溧阳交界地区发现了纯天然富硒大米和茶叶。
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合作部署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江苏地调院发现,宜兴市44%的农用地土壤属于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南部低山与丘陵地区,并圈出23处富硒开发区,其中5处适宜开发种植富硒水稻,7处适宜开发种植富硒板栗,11处适宜开发种植富硒茶叶。基于这一调查成果,江苏地调院提出与宜兴市太华镇人民政府共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2018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和财政厅启动第一批省级“矿地融合”试点项目,重点支持推进优质土地资源开发与应用试点。江苏地调院将“矿地融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太华镇人民政府联合立项开展了宜兴市太华镇富硒土地详查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进行富硒认证,正式给富硒土地亮身份。
“推行富硒地方标准制订,打造‘中国富硒有江苏,江苏富硒看太华’的宣传名片,激发了当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热情。”江苏地调院科研人员表示。经调查发现,太华镇土壤硒含量平均值远高于江苏省表层土壤平均值,土壤继承了岩石地层的硒,对进行富硒产业开发而言具有充足的物质来源。
2021年,“宜兴市太华镇天然富硒地块”成为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地块之一。富硒土地面积、硒平均含量均位列此次公布榜前列。
发展优质产业
走进太华镇,远山的一排排茶树绵延叠翠,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水画。这里就是乾元村天然富硒茶叶生产示范基地,随着富硒茶声名远播,不少客商慕名而来。
“太华镇茶叶中的硒含量是普通茶叶的3~5倍,且有机硒含量高,更易被人体吸收。”江苏地调院科研人员崔晓丹介绍说。
凭借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富硒土壤资源,江苏地调院和太华镇政府在茂花村建立了江苏省首个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除富硒茶外,还打造了包括富硒大米、金丝皇菊、灵芝等在内的一批优质富硒产品。
“太华镇富硒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出产的大米硒含量均值为0.16毫克/千克,为富硒大米国际标准的4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崔晓丹说。目前,茂花村已有产出优质富硒米的耕地约150亩,示范基地年加工生产富硒大米3.65万公斤,相较普通大米增加产值145.92万元。
示范基地还规划种植了附加值较高的金丝皇菊约50亩,量产干花300公斤,年销售额达100万元以上;扩展了10余亩灵芝大棚,从安徽大别山引种了椴木赤芝灵芝种植,今年共收获灵芝孢子粉800公斤,产值达150万元。
“依托富硒产业园,绿色发展的‘硒’望之路就在脚下!”太华镇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富硒康养的新概念吸引了大量投资项目落户太华。在2019年太华镇(南京)产业招商推介会上,太华富硒灵芝康养小镇和太华荣盛富硒国际康旅度假区两个项目,总投资达75亿元。生态康养酒店、特色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太华镇生根发芽,极大地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目前,太华镇正积极申报富硒地质文化小镇、生态硒谷旅游线路项目,全力打造太华富硒灵芝康养小镇,以富硒产业带动乡村发展。
深化“矿地融合”
近年来,江苏地调院借助“矿地融合”推动地质矿产和土地资源全方位协同一体化发展。科研人员聚焦省内富硒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土地质量详细调查,为太华镇编制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富硒土地开发利用模式,为太华镇发展富硒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太华镇位于苏浙皖三省主要城市和旅游区的交汇点,拥有得天独厚的好山好水好生态。如何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加快把天然富硒土地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旅游经济和科创资源,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课题。”江苏地调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深化“矿地融合”示范作用,助力太华富硒产业发展,江苏地调院协调相关部门作出了详细规划。
为产品添科技。通过品种优选、种植调控试验等方式,提升农作物可食用部分的硒含量,为富硒农产品增加科技含量。在太华镇常见农作物中,发现7种小麦品种和6种水稻品种籽粒硒含量均达到或远超富硒标准,多种茶树品种从土壤中吸收硒的能力相对较强,茶叶硒含量相对较高,科研人员优先对这些品种进行种植和开发。
为产业谋布局。编制《太华镇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将太华镇富硒产业发展功能分区定位为“一心四区”,打造乡村主题“硒”地质文化的一产+二产+三产等多种类型的产业融合方式,进一步打造富硒品牌。
为产业添助力。江苏地调院与太华镇人民政府通过共建江苏省富硒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方式,围绕富硒技术、富硒产品、富硒标准等相关学科和研究方向,为全省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支撑。